在日前召开的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上,如何推进精品景区建设的议题受到关注。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龙头,在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引导旅游消费、促进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经过多年培育,A级旅游景区覆盖了我国众多的优质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已成为中国精品旅游产品的标杆,5A级旅游景区更是成为群众广泛认同、市场深度认可的金字招牌。 围绕着“如何在景区发展上继续做好精细化文章,把景区的优质发展转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精品景区体系建设,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业界展开讨论。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狠抓六方面的工作来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其一,抓规划与标准,即文化和旅游部将及时制定《全国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市场和行业最新变化,修订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并启动编制一系列景区建设管理行业标准与规范。其二,抓利用与保护,即旅游景区的开发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其三,抓创建与品牌,即强化A级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思路,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景区评定日常工作,不断优化A级旅游景区发展数量结构、类型结构,持续推出精品景区。其四,抓营销与市场,即持续开展国家精品景区宣传活动,宣传精品景区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成果,引导全民参与旅游发展,共享精品景区发展成果。其五,抓监督与退出,即持续健全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各环节的建章立制,补充全链条的监督管理,建立A级旅游景区智慧评价体系,实现A级景区全面监管,督促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 其六,抓改革与保障,即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向和“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改革梳理原有评定制度,做好评定要求改革,进一步强化景区的保护性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传播弘扬正能量功能、文旅融合和智慧化建设等内容,同时,做好保障工作。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盛佃清结合山西的景区发展实践表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景区依然是旅游核心吸引物,要发挥龙头景区的牵引带动作用,必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下一步,山西景区建设将进一步坚持规划引领,狠抓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形成良好氛围。” “5A 级旅游景区是集世界级旅游景观环境品质与五星级旅游设施服务于一体的精品、极品和绝品旅游景区,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第一驱动力,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具有景观环境质量高、设施服务等级高、游客满意度高和市场号召力高等特征。”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教授刘家明看来,已经成功创建的5A级旅游景区,绝大多数保持了创建期间的服务品质,只有极少数出现放松管理、服务品质下滑的现象。 作为此次新晋5A级旅游景区一员,贵州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刘鸿丽在分享梵净山的创建经验时坦言,“我们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总原则,‘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区内做减法,区外做加法’打好梵净山的‘生态牌’,不断发挥梵净山自然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丰富旅游业态,狠抓配套建设,优化服务环境,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享受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绿色是推动梵净山永续发展的底色,生态是梵净山最大的优势,只有守好大山才能守好人民群众的福祉,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刘鸿丽道出了精品景区建设该有的坚守与坚持。(记者王洋) |